校地协同铸魂育人 红色基因浸润初心——蚌埠学院与太湖红色旧址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

发布者:rwskb发布时间:2025-11-05浏览次数:1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优质载体,10月31日,蚌埠学院与太湖县江塘乡、刘畈乡分别签订“大思政课”实践基地设立协议,校地协同激活红色育人效能,为思政教育注入实践活力。蚌埠学院党委书记陈国龙、安庆市委史志研究室主任张吉全、太湖县委宣传部部长赵伟等出席签约仪式,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吕效华与江塘乡、刘畈乡党委书记祝贺代表双方签约。

红色热土藏底蕴  旧址无声述初心

太湖县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域,既是红色基因的重要传承地,也是“朴初故里”等文化资源的富集地。此次合作涉及的两处红色旧址承载着厚重革命记忆:江塘乡白云村的太湖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前身为甘氏宗祠,1925年中共太湖支部在此诞生,如今已成为党性教育的核心阵地;刘畈乡的胡家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在此主持军事会议,明确《中国土地法大纲》贯彻部署,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奠定基础,旧址内127件展品及声光电展示系统生动还原革命历程。加之赵朴初先生的家国情怀滋养,当地形成了“红色+文化”的独特育人资源体系。

校地共商合作计  优势互补谋双赢

签约仪式上,校地双方围绕红色资源挖掘、实践教学构建、课程共建共享等议题深入交流。赵伟详细介绍了太湖县红色资源保护与文化建设成果,他表示,太湖县已完成烈士陵园不动产登记等红色资源保护工作,期待通过与蚌埠学院合作实现资源活化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

陈国龙指出,蚌埠学院党委始终将思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已构建“教学-科研-学科”三位一体协同体系,拥有省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此次合作既能依托高校学术优势助力太湖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也能为学院实践教学提供优质平台,推动“地方性、应用型、数智化”办学定位落地。

三维体系筑阵地  行走课堂强实效

根据协议,校地双方将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打造“理论教学+实践体验+文化浸润”三位一体思政教育体系。蚌埠学院将每年组织师生开展参观调研、义务讲解、课题研究等活动,发挥专业优势挖掘红色故事与传统文化;江塘乡、刘畈乡两处旧址将提供现场教学指导与实践平台,配合蚌埠学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这一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让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现场”,提升教育感染力与实效性。签约期间,还实地调研了中共太湖支部旧址、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及赵朴初纪念馆与陵园,在实物史料与场景体验中感悟红色历史与文化魅力。

深化合作启新篇  文化传承赋新能

此次校地共建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及教育部相关工作方案的具体举措,也是拥有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多项教研成果的蚌埠学院创新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更是校地优势互补、共传红色文化的生动体现蚌埠学院将以“大思政课”实践基地为纽带,与太湖县共同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下一步双方还将持续深化合作内涵,让红色资源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活教材”推动“大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撰稿:刘子豪;编审:崔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