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负青山不负人民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塞罕坝开展暑假研学

发布者:rwskb发布时间:2024-07-26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722日至25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部分教师赴承德市围场县塞罕坝开展暑假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的第一站是塞罕坝展览馆。展览馆展陈内容围绕“艰苦奋斗”和“生态文明”两大主题,共分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以时间为序,结合王尚海等典型人物故事,展示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气候恶劣、粮食匮乏、偏远闭塞、教育落后、缺医少药等极端条件下从一棵松到一片林的艰苦创业历程,演绎了著名的“马蹄坑大战”。1964420日,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展了提振士气的“马蹄坑大会战”。林场挑选了120名精兵强将,调集了最精良的装备,造林516亩,全部栽上了落叶松,造林成活率达到96%以上。第二展厅,以“科技创新”为主题,主要表现几代塞罕坝人分别经历了造林阶段(19621982)、营林实践与研究阶段(19822000)、研究推广阶段(2001至今)接力传承取得的育苗、播种、防治等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及其示范作用。第三展厅,以“绿色发展”为主题,表现出五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从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等几方面展示林场现代建设情况。同时,展厅突出了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做出的贡献。第四展厅,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展示新时代塞罕坝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和未来构想。可见塞罕坝人民开基之艰苦,创业之艰辛,守业之艰难。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形成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的塞罕坝精神。

研学活动的第二站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在历史上曾是绿洲,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然而,由于过度的砍伐与利用,原本茂盛的森林变成了荒凉的沙漠,土壤沙化,环境恶化,生活贫化。直到20世纪60年代,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塞罕坝才重新变成了绿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塞罕坝精神,先后在2017年、2021年考察塞罕坝机林场并作出重要指示:“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体会足迹中的深意,深入总书记重点考察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尚海纪念林,感受大自然优美的生态奏乐。

本次实地研学考察,研学队员沉浸式体验了解塞罕坝的绿色历史、创业文化和塞罕坝建设的内涵,也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提高科教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将塞罕坝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发扬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撰稿:王玉;编审:吕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