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革命老区 传承沂蒙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近沂蒙革命老区研学纪实

发布者:rwskb发布时间:2019-01-07浏览次数:971

 

 

为了更好地学习传承沂蒙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18年10月25日,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名老师走进临沂,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秋天的早上,丝丝凉意,我们坐着长途汽车,来到了研学第一站,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毅元帅和粟裕将军花岗岩雕塑像,底座红色花岗岩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战役指挥者的雄姿。远处的纪念馆,整个外形是两个红色的三角形战旗,后方是高度为19.47米的纪念馆,三者组成“山”字,寓意1947年在山东发生了孟良崮战役。

1

 

 进入展厅,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等珍贵资料把我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整编74师。74师是美械装备、训练有素的蒋家王牌军队,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解放军在武器弹药不足、生活物资缺乏、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取得这场战役的伟大胜利,正确的指挥、英勇的奋战、军民的团结是致胜的重要因素。尽管以前看过电影,了解这次战役,但当双脚踩在孟良崮的地面上,听着讲解员的详细叙述,尤其是看到一排排的墓碑时,我们真正体会到了革命斗争的残酷,革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对孟良崮英雄不禁肃然起敬。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想和灵魂也受到洗涤。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将领和战士浴血奋战、奋勇向前?是解放全中国的理想信念,是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是军民团结的力量。时光飞逝,战场上的硝烟已经散尽,纷飞的大雨已融入泥土,但我们缅怀先烈、继承先烈遗志,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依然澎湃。

2

研学活动第二站是红嫂纪念馆。她坐落在一个安静美丽的小村庄,红嫂明德英的雕塑伫立在村口。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投射进来,明德英的脸显得庄严、神圣和崇高,这是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她用圣洁的乳汁抢救了战士的生命,用血和泪、爱与恨弹奏出撼人心魄的最强音。她是千千万万沂蒙妇女的杰出代表。我们进入村子,走进一户户人家,每户都是一个小展厅。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浮现于眼前,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体,她们的故事至今让人动容。站在沂蒙红嫂群体照片墙前,我们在思考,红嫂为什么这么坚定地支持中国共产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时,优美的歌声传到耳边,“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者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们永远跟着你走。”。这首歌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广大群众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赢得胜利过上好日子。在革命年代,沂蒙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陈毅曾经深情感慨,“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是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是他们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3

研学活动的第三站是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战争年代。1941年日军发动五万余兵力,对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在这危急时刻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带领全体学员顺利突破了日军的合围,取得了大青山突围战的胜利,保卫了山东的抗日力量。在大青山突围中,有很多的革命夫妻,他们相知相爱,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谱写着一曲曲刻骨铭心的爱情。这些革命伴侣为了心中的那份信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革命战歌。他们的爱情有青山作证,感人至深。大青山突围是山东抗战史上一次空前壮烈的战斗,抗大一分校立下了具有独特意义的战功。我们走出纪念馆,来到烈士纪念碑前,与烈士的英魂拍照留念。烈士们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意志,将激励着我们前行。

4

 

研学最后一站是沂蒙革命纪念馆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通过参观和听纪念馆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一行三人又一次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沂蒙革命精神,又一次重温了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了解到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也让我们强烈的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我们要将沂蒙精神带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把沂蒙精神转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