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寻“枫”景之和美 品真理之甘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诸暨义乌开展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 2023-10-30     浏览次数: 10

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筑牢信仰之基,感悟真理力量,2023年10月26至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诸暨义乌开展系列研学活动。

“枫”景之和美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毛主席曾亲笔批示“要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教师一行的研学首站前往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学习这段“草根智慧”献计国家治理的往事,重温“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历程,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情况,深刻理解“枫桥经验”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成为依靠群众进行社会基层治理创新的重大意义。

“枫桥经验”的提出与践行,与诸暨的红色历史渊源密不可分。教师一行第二站前往俞秀松烈士故居、陵园、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在俞秀松烈士陵园,拾阶而上,驻足瞻仰纪念碑,深切缅怀烈士,寄托哀思。之后在俞秀松烈士纪念馆,学习革命烈士事迹、仔细阅读资料、图片,深刻感受俞秀松烈士“做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的凌云壮志,最后,教师一行前往俞秀松烈士故居,从中深刻感受俞秀松烈士成长中深受优良家风熏陶,其精神永存、信仰常青。

品真理之甘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这本光辉巨作之所以能够原汁原味品读,离不开《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之一、教育家陈望道先生的贡献。研学最后一站教师一行来到义乌参观义乌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在真理圣地重温陈望道事迹和奋斗历程。1920年3月,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柴房里,29岁的陈望道受陈独秀所托,回到家乡将《共产党宣言》潜心翻译成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一天,母亲给陈望道送饭,特地包了粽子,配上红糖汁,饭后母亲进来收拾碗碟,却见陈望道满嘴墨汁。原来他全神贯注于斟酌字句,竟将砚台里的墨汁当作红糖蘸着粽子吃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述这个故事,并评价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最后,教师一行前往望道展示馆,追寻“望道精神”,感悟赤诚信仰,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此次研学,教师一行在国情、信仰、真理上一路溯源,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刻学习,得到了全方位的思想淬炼,完善了知识结构和“备课资料库”,拓展了讲道理的内涵外延,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努力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撰稿:张娇阳;编审:吕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