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建引领风帆劲,学思践悟长本领——蚌埠学院师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3-07-02     浏览次数: 6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下乡村、走基层中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成为祖国建设、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蚌埠学院人事处处长邬旭东、团委书记哈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雪梅的带领下,蚌埠学院暑期“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团于71日建党节当天前往蚌埠市五河县大新镇,以乡村物质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产业资源为载体,开展以“探寻乡村红色文化基因,汲取乡村振兴文化力量”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党建引领出成果

实践队第一站来到大新镇韩台村,韩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金和林以“党建引领和美乡村高质量发展”为主旨向大家介绍了韩台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总体发展情况,从党组织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突出帮扶成效以及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一年多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蚌埠学院丰富的思政资源助力下,村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堡垒更加牢固,村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得以加大、村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新突破,乡村振兴步伐迈得更加矫健。”通过与驻村工作队的交流,提升了大学生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认知,也更加深入的了解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牢记使命送文化

在与韩台村驻村工作队进行深入交流的基础上,蚌埠学院大学生宣讲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向村民们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史以及蚌埠地区的红色文化,让党的理论“声”入人心。宣讲团张慧同学以退伍大学生军人身份从发扬斗争精神,勇担当、敢作为的角度,结合自身经历,运用自身所学,以军营生活激励我们发扬斗争精神,让乡村振兴理念走进基层,深入基层;马学陟同学从历史角度出发,提出要以史为鉴,让历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源动力,结合现代数字传媒和网红经济,做出新突破,从“网红”变“长红”,让乡村在数字经济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董沁悦同学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出发,传达出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怀着崇高的理想,也要端着坚定的意志,真正做到听党话跟党走。此次宣讲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样,为传统理论宣讲下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实地学习促进步

在驻村工作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当地葡萄种植基地和山楂种植园。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韩台村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重点,做足“土特产”文章,充分结合乡村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注重乡村产业发展经验和成果转化,提升农民的产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积极打造差异化乡村特色品牌。在实地学习的过程中,负责人向实践队员展示现代化葡萄种植技术、山楂嫁接技术并传授了相关管理经验。此次学习架构了大学生专业优势与乡村产业升级对接的桥梁,大新镇驻村工作队相关负责人员表示:“大新镇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加强农民培训和扶持,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随后,实践队一行来到了大新镇郭府村明侯故里食品责任有限公司参观学习。负责人张邦勇带领党史学习教育团成员参观了现代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和生产线,并详细介绍了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加工过程、质量监控等。在此过程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食品加工厂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负责人张邦勇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创新开发,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此次“三下乡”活动以解决三农发展问题为导向,拓展了社会实践大课堂,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实教材与实践平台,也使党史学习教育团成员们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中实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建设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解决同学们在理解上的偏差和能力不足问题,鼓励新时代大学生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撰稿:陈盼盼;编审:吕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