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院级教学团队
发布时间: 2014-06-26     浏览次数: 629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团队隶属于人文社部马列教研室。教学团队教风优良、博学垂范、求真务实。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教学团队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多年的学生教学评价中获得优秀。教学团队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教学团队为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和教学平台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人员构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团队带头人为施光跃教授,团队成员有赵林、邬旭东、张朝龙、余建杰、钱莉等。结构合理、优化组合。(1)年龄结构:老中青三结合,中青年占绝对优势。(2)职称结构:优化配置,梯队结构合理。(3)学历层次高,青年教师硕士化。带头人施光跃教授为安徽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蚌埠市哲学学会名誉会长、蚌埠市心理学会会长。

(二)目标定位

本教学团队将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力争在课程的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均达到省内同类院校的优秀水平,注重培养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建设积累经验。本教学团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1.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本教学团队将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内在要求、教学体系;进一步整合符合课程建设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已开始实施的双向交流“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专题选修式”教学、探究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做到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结合,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探索优质化、常规化、制度化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

2.强化教研和科研反哺教学的举措。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之中,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和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建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充分利用教育部已经启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计划,鼓励团队中的青年提高学历和自身的学术水平,在今后五年内,力争使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者比例达到50%;与此同时,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学队伍,并强化本教学团队成员的在职学习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以开拓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三)团队建设成果

本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现已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1、 课程设置

本团队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推行双“主”教学模式,即“主题式”教学法和“主体式”教学法,利用学校的一切优势大力地推动实践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全面提升了教学实效性。

2、教学科研

近年来,本团队教师主研或参研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项,承担教育部规划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其中主编2部,参编3部。这些成果足以证明本教学团队已经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值得期待。

3、师资建设

本团队制定了详细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帮助团队内的青年教师提高教师队伍全面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及早参与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团队带头人情况

 

施光跃

出生年月

1958

技术职称

教授

党政职务

副书记、副院长

高校教龄

28

最终学历

本科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授予时间

1982-7

最终学位

学士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授予时间

1982-7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1、参与撰写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书,获安徽省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19961月;

 

2、《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专题讲座,获安徽省2000年理论下基层“最佳一堂课”荣誉称号,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理论工作协会授予,2000年12月;

3、《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与课题实践》,获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2),2008年12月。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78.9-1982.7

安徽大学哲学系

哲学专业学习

1982.8-1984.12

中共蚌埠市委宣传部讲师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

1985.1-2001.6

中共蚌埠市委讲师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

2001.7-2004.11

蚌埠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

2004.12-今

蚌埠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

 

 

 

 

 

 

 

 

三、团队成员情况

 

 

1

姓名

赵林

性别

出生

年月

1963年4月

职称

副教授

最终

学历

本科

最终

学位

学士

党政

职务

主任

高校

教龄

25

2

姓名

邬旭东

性别

出生

年月

1971年8月

职称

副教授

最终

学历

本科

最终

学位

硕士

党政

职务

处长助理

高校

教龄

16

3

姓名

张朝龙

性别

出生

年月

1965

职称

讲师

最终

学历

研究生

最终

学位

硕士

党政

职务

 

高校

教龄

12

4

姓名

余建杰

性别

出生

年月

1973年10月

职称

讲师

最终

学历

本科

最终

学位

硕士

党政

职务

教学秘书

高校

教龄

12

5

姓名

钱莉

性别

出生

年月

1970

职称

副教授

最终

学历

本科

最终

学位

学士

党政

职务

 

高校

教龄

18

6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职称

 

最终

学历

 

最终

学位

 

党政

职务

 

高校

教龄

 

 

 

四、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承担的本科教学任务)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施光跃

2005.3——2010.6

16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赵林

2005.3——2010.6

3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邬旭东

2005.3——2010.6

27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张朝龙

2005.3——2010.6

3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余建杰

2005.3——2010.6

37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钱莉

2005.3——2010.6

540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

逄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

逄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安例解析

洪晓楠

杨慧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限省级以上奖励)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与课题实践

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08.12

 

 

 

 

 

 

 

 

 

 

 

 

 

 

 

 

4、教学改革项目:(2000年以来的省部级以上项目,如精品课程等)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蚌埠学院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3

安徽省教育厅

2008--2010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1.6

安徽省教育厅

2007--2009

我省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

0.6

安徽省教育厅

2008--2009

 

 

 

 

5、教学改革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1.课程特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按照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方案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新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第一,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设置,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的教育,进行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通过教学与实践,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思维水平,培养大学生分析与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其它相关课程形成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基础、核心、灵魂的作用。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理解物质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体现课程的基础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起着基础作用。帮助学生打牢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基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正确认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正确认识人类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进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打牢把握社会规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为学好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基本内容和方法在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展开、运用和具体化。

第三,体现课程的统领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要学好其它课程,都应该贯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都应该贯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都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正确的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才能理解发展中的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才能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的发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体现课程的扩展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起着灵魂作用。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个人成长成才的理性把握;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中去把握未来,从理论武装、社会实践、能力素质等方面不断提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理想、信念,自觉地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在教学目的上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在教学体系上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基础性、统领性、扩展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在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点上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综合性、丰富性、多学科性、多层次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丰富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指导性和有效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说服力、吸引力,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思维清晰,逻辑顺畅,深入浅出,表达生动,引人入胜,教学互动。

2.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根据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精神,结合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学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体系、行了改革与创新。

第一,注重教学理念的明确和建构,内容、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深化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掌握。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我们认真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本科教学质量建设工程的丰富内涵,把握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理念,明确新形势下提高课程实效性、针对性,力争几年有明显好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抓住时机,克服困难,有为有位,树立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信心。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新教材,在体系和内容上有较大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整合师资队伍,重新备课,积累资料。新教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吸收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教学经验,反映了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任务艰巨。我们认真组织钻研教材,参加课程培训,开展教研活动,集体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在教学内容的贯彻中,注重对教材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教学要求进行认真的研究,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二,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实现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创新。针对教材内容多、知识点丰富,联系实际要求高,我们积极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既保持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优点,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在统一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同时,鼓励具体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教科书体系、教学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教科书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实现教学体系向学习体系的转化;处理好遵循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的关系,在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网络学习规律和实践教学规律;处理好教学统一规范和不同接受对象的关系,在基本原理讲授中,按照指导思想一元化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鼓励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对象、不同专业特点,在理论讲授中实现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创新,认真掌握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从不同角度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

第三,加强教学团队的组织和管理,规划课程建设的步骤和重点。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来讲授,整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组成部分,我们从过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师资中组成了新的教学团队和新的教研室,通过培训和教研,克服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分门别类讲授的局限;加强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鼓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处理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关系:按照课程建设的要求和评估指标,规划了具体实施的步骤,严格按照课程建设指标进行落实,我们将建设重点放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料建设、教案课件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学术平宣建设、网络课程建设,突出特色,形成优势;完善了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了集体备课、教案课件、课堂讲授、学生指导、听课督导、考试阅卷、教学效果评价等教学环节。不断围绕建设目标,调动团队成员参加科研、教研、质量建设工程的积极性。

3.实践性教学

(1)校内实践教学:教学团队近年来在校内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实践性教学:

第一,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教师常年为学校党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授课。配合学校推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学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题讲座;组织了“关注三农问题”、“绿色奥运、人文奥运”、“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进程”、“新中国辉煌历程”等读书和讨论活动。

第二,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和理论视野。本教学团队教师分别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讲座,讲座涉及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国外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信息哲学、循环经济、复杂性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等。

第三,借助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团委、学生处配合下组织了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征文评选活动,对所选录的学生论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并公开出版了学生论文集;参与并指导全校学生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知识竞赛。鼓励、指导由各个学生社团发起宣传活动。

第四,积极承担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导师工作。本教学团队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的广泛联系,为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的学生提供选题和思路,指导他们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2)校外实践教学:本教学团队的校外实践性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建立实践性教学基地。先后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蚌埠市劳教所参观,学生反应很积极。为了使社会实践成为常规的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已经同革命烈士陵园管委会、蚌埠监狱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协议,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定期分批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使广大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积极参与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团委共同组织学生“构建和谐社会宣讲服务团”、“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服务团“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宣讲团”志愿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

第三,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假期社会调查,并将这一环节纳入课程考核的指标体系之中。本教学团队与其它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整体协作、相互配合,以学生家乡的社会状况和生活变化为主题,让学生自选调查任务,提供调查方法指导。

4.资源建设

学院多年来积累了2万余册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 150余种理论期刊,购买了教学用多媒体资料、软件、视频等100余套。编制丰富的教学辅导用书、教学论文集、试题库、网络考试软件、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配备课件编制专用服务器、网络考试服务器、课件制作工作站,购置了教学网络设备,完善了教学档案建设。

2009--2010年,对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材料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充实。2010年计划投入经费3万元,购买高等教育出版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积极参与该门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课程网中链接马克思主义研究网、中共中央党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

5.网络教学

团队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认真研究了实施方案,编写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和辅助学习资并为配合电子教案编写辅助教材。重视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坚持理论阐述与直观教学相结合,使教学更加直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第一,自2009年取得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立项以来,本教学团队提供的大量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科研信息,为省内高校学生所关注,达到了扩大社会影响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第二,网络辅助教学的尝试和推广。为协调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本教学团队引进网络教学平台。学生通过平台与教师就学习中的相关问题、疑惑及人生思考进行在线交流。

第三,我们在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集体备课、示范教学、定期听课制度,形成了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第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加大平时考核所占分值,使得学生总评成绩更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经过改革,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课堂互动环节,学生参与更加积极主动,学生总体的课堂听课状况明显好转。学生总评成绩的及格率也相应地提高。

 

7、教学改革论文、论著

论文(著)题目

作者

刊物或出版社名称

发表时间

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辩证考量

施光跃

邬旭东

学术界

2009年5月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基于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问卷分析的若干思考

施光跃

邬旭东

池州学院报

2008年12月

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若干认识

施光跃

高等教育研究

2006年11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着力点的思考

赵林

钱莉

成功

2009年10月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关键

邬旭东

科学大众

2006年12月

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邬旭东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年12月

新建本科院校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余建杰

赵林

张朝龙

高教论坛

2010年3月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

张朝龙

余建杰

钱莉

理论界

2008年12月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施光跃

邬旭东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

五、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一支优秀团队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牵头,起到模范作用,但另一方面更离不开这支团队后续力量的培养和进步。优秀的青年教师是这支团队的未来和生命力,也是团队持续进步、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这支队伍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培养理念和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团队的青年教师逐步地在这个队伍中担当一些重要的工作和任务,同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建立青年教师自学机制,促进青年教师进行不断地自我学习

在自学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鼓励和督促青年教师坚持听与自己专业课程相关的其他教师尤其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争取一年内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搞好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青年教师发展机制,充分拓展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

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和机会。一方面要求青年教师要主动参加进修学习、提高学位层次。另一方面,要求青年教师利用各种形式进修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省内、校内进修学习,青年教师不仅准确熟练地掌握了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这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和效果。

3、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科研教学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团队要求青年教师不仅要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要求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掌握科研设计、资料的统计处理等基本方法,为进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求青年教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网络知识和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讲课比赛和电子课件大赛,将各类比赛当作青年教师相互学习和不断自我检验的机会,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4、切实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保驾护航

为了尽快保障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了一套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采取“一帮一”形式,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素质进行全面指导与考核,每学年进行总结并拟定指导计划、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学团队的老教师在教研和科研课题申报、项目实施、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奖申报等方面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吸收青年教师参加,使青年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逐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辨证的思维模式。

5、建立青年教师的考核机制,确保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

我们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纳入课程建设中的教研活动之中的同时,还建立起了一套评价青年教师的考核机制。一方面,通过教学经验交流的形式培养授课能力通过交流教案检查教案的形式培养如何写教案,以达到熟悉教材,掌握教法,指导备课和授课。另一方面,我们将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纳入青年教师考核机制范畴。为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教研室每月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认真学习政治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将这一系列的会议活动的实效成果放在评价体系中。

 

六、科研情况

1、科研(含产学研)项目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理论与实践研究

10

教育部

2008——2011

江泽民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研究

2

省教育厅

2005——2007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刑事诉讼法修改

0.6

省教育厅

2006——2007

毛泽东与1954年“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

0.6

省教育厅

2006——2007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研究”

0.3

蚌埠学院

2008——2010

 

 

 

 

 

 

 

 

 

 

 

 

 

 

 

 

 

 

 

 

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最新科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为教学服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学团队具有及时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以科研促教学的优秀传统。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1.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

团队教师既从事科研又从事教学,在进行科研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最新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科研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过程生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2.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用书内容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教材为全国统编。于是,本教学团队以教学辅助用书为突破口,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用书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3. 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综合素质

(1)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团队教师围绕热点问题开展课程专题讲座,并要求学生围绕讲座内容撰写小论文,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老师同学的喜爱。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009年团队教师在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生中挑选了15余名志愿到农村进行农村改革的社会调查。此次社会调查不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同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团队成员今后开展类似的调查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1、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课程、教材、教改、教学梯队建设,成果凝练,名师培育等)

教学团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手段,以培养具有创新观念、实践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世纪人才为目标,力争把该团队打造成安徽省优秀教学团队,推进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①进一步优化教学队伍,形成既有明确分工又精诚合作的教学科研梯队;②进一步改善教师结构,加强师资进修与培训,提高团队整体水平,优化团队结构;③进一步完善内部良性的竞争机制,做好传、帮、带工作,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④进一步加大团队成员到国内著名高校进行教学交流的力度,为团队建设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2.在教学研究方面:①积极参与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鼓励团队成员进行教学研究;②就各门课程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问题集中进行研究,发表教改论文;③继续进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全力以赴,继续努力,争取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④继续完善案例式教学及专题式教学的教学辅助平台,为教学提供丰富、充实、典型的教学用书。

3.在教学方法方面:①继续开展案例式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②进行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把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全程上网,方便学生学习,探索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条件下的教学模式。

4.在团队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构建合理的考核体系和奖励体系。构建过程建设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以目标考核为主的考核体系,每年规定团队成员的基本教学、科研工作量,若能超额完成,给予奖励。建立项目启动资金与成果奖励相结合,以成果奖励为主的激励体系。

 

2、实施步骤与预期效果

本教学队伍强化精品课程的特色建设,努力追求一流教学水平。根据人才目标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指标体系,继续探寻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并具有操作性强、灵活适用、可推广普及的技术与方法,不断提升净瓶课程教学团队的示范性和辐射效应。

 

1、在教学改革方面:

(1)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要把握“一个主题”,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一个重点”。也就是说,“原理”课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作为重点。我们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将突出马克思主义原理所阐述的物质世界规律、认识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整体性,这是教学改革中需要加以解决的一个难点。

(2)突出教学改革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新教材的编写,贯彻了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对讲课逻辑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如何抓住教材的重点,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挑战。同时,这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的设想是,围绕如何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系统掌握为中心来设计教学体系。这一尝试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一条新的思路。

(3)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第一,由教学团队中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识素养的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拟定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围绕问题编写出相关的专题内容,然后由教学团队集体讨论,对每一个专题的内容构成和讲授方式形成共识,将专题分类编排,形成一批优秀教案和课件。第二,在新教案和课件使用一轮之后,根据教学效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积极参与安徽省、教育部组织的相关教学评奖。第三,充分利用已开发和购置的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以点带面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第四,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

(1)在保持现有团队的优势和特色的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团队成员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学历职称层次,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我们要鼓励团队中的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和自身的学术水平,在今后5年内力争使团队中的部分中青年教师能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学位。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使现有团队中的部分骨干教师成长为省内外“原理”课教学和研究的带头人。

(2)教学团队在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要处理好诸方面的关系,一是备课与个人特点如何协调;二是学术研究、教学研究如何协调,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一方面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的共识,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和鼓励教师个体的教学创造性。与此同时,在建设中,发挥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示范作用。

3、加强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

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将广泛收集到的教学资料,尤其是经典原著以及课件、教学示范录像资料,全部上网,供学生了解和使用。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平台,2011—2013年将全部课程资源上网,实现完全开放式的教学资源共享数字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依托可视化课程网站将辅助教学功能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台阶。继续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举办省内各高校的可视化网络教学示范会或网络教学研究交流互动会,扩大本教学团队的影响。

4、继续强化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指导

(1)实践教学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团队在过去几年中,大力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同时,为加强实践环节,还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以面向社会拓展其视野,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讨论与辩论;二是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实践。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每年组织学生分批到实践教学基地考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2)在今后的几年内,我们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将学生的优秀调查报告汇编成册,继续将学生的优秀调查报告公开出版,并反馈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